急诊医生的灵魂拷问,早晚能用上,大家都看看。

微博上有一个话题,叫做:“当你身患重症时你会放弃吗?”

有朋友邀请多巴胺来解答一下,想了想其实并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多数现实是到了那个阶段或许自己并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了。

但考虑了一下,还是要和大家说一说,因为关注多巴胺的朋友们中也有很多没有医学背景的人士,也有很多像多巴胺这样的中老年人士,或许需要了解一下。

实际上这是一个没有绝对标准答案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用辩证眼光去动态看待的问题。因为治病救人从来都不是一件单纯的医学问题,其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因素。

用最通俗的大白话来说,就是该放弃时要放弃,该拼一把的时候要拼一把。

蝼蚁尚且苟且偷生,更何况人呢?


多巴胺在急诊抢救室面临那些命悬一线的患者和痛苦纠结的家属时,沟通中通常都会提到几句话或几个问题,供大家参考,没有什么逻辑,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理解,但都是经验:

第一、能不能接受死亡?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一个SB问题吗?谁会轻易接受死亡,来到医院谁不是为了活下去?

话虽如此,但有时候却着实存在一些不能够清楚面对现实的情况,而这个问题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家属了解事实,认清真相。

举两个例子:前段时间有一位肝癌晚期,全身多处转移,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来时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都在下降,而患者的女儿却还在强调“没事,患癌三年多了都没事,现在也没事。“”你不要说那么厉害,我心里知道,肯定没事。”

半年前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爷子,昏迷入院,就在我准备和家属商量是否气管插管时,老太太却强烈反对,理由是:”就是睡着了,你们不要瞎折腾!“

其核心一点就是,家属不能认清现实,也不能接受死亡,而且还对治疗效果存在幻想,活在自以为是的精神生活中。

患者和家属对现实是否有着清晰的认识是决定诊疗是否顺利的重要因素,也是事关患者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

学会接受死亡是很多人都缺乏的教育,也是我们应该直面的问题。

第二、生命的长度和宽度该如何抉择?

虽然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有尊严有人格的离开,但也有人会选择尽量活下去,即使这个活下去也只是保持着心跳呼吸。

所以,有时候多巴胺会用老百姓口语的大白话来沟通:”你的意愿是什么?是既不怕花钱,不在乎最后人财两空,也不在乎患者最后是否遭罪,只要能够尽量延长生命,还是要尽量少受点罪,能够有机会多说几句话,吃一点穿一点?“

这种情况常见于那些慢性病患者,比如癌症晚期,长期卧床后各种并发症患者等。如果真是急性心肌梗塞、主动脉夹层、车祸创伤等患者,基本上都是积极抢救的,也不存在这个问题。
当然,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也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要做出这个抉择必然是要付出沉重的心理代价。


第三、你是否明白签字的意义和后果?

危重患者的抢救自然是需要签署各种医疗文书的,签署医疗文书的意义也并不只是为了所谓推卸责任,更多的是沟通、告知、规范。

有时候面对一些患者,在抢救生命的前提下,除非患者或家属签字明确反对积极治疗,否则都是要第一时间积极抢救的,那些不愿意签字或模棱两可的态度都要让位给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的抢救措施。

当然,此刻多巴胺想强调的是:当一个患者病情危重,无论是签字进行积极有创的抢救还是保守治疗甚至放弃回家,签字容易,做决定也只是一瞬间而已,难的是你是否明白签字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否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比如去了ICU之后却最终人财两空,比如回家后患者死亡了,比如一些操作后患者出现了并发症,比如因为没有进行一些诊疗而导致病情恶化了,等等。

第四、请不要后悔。

患者脚踏鬼门关,家属做什么决定其实都可以理解,也都值得尊重。毕竟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着自己的情况,科学固然需要尊重,但个体也不能不考虑。

有人说,这个时候需要尊重患者自己的意见。话说得不错,但做起来很难。平心而论,能够做到的极少极少。多巴胺也遇见过在气管插管前,患者要求先立遗嘱的情况。也遇见过患者一人前来,拉着多巴胺的手说:”你把字给我签好,我自己做主。“

但更多的现实却是:谁掏钱谁做主。相亲相爱齐心协力的一家人很常见,勾心斗角大打出手的兄弟姐妹也不少。

所以,多巴胺基本上会把主要的家属聚在一起,告诉他们,要知道做出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后果,只要你不在几天后甚至几年后后悔自己当初没有怎么样,就可以。

第五、做什么样的决定都可以理解。

除了个人和家庭的因素之外,有时候患者会被绑架于道德之上。比如从医生的角度来看,患者明明没有必要再被”抢救“一番了,但家属却出于各种各样的考虑,坚持要抢救着。常见的原因有三点:一是怕亲戚朋友的舆论,二是自己难以接受,三是为了多从患者身上捞一点利益。

话虽然说得难听,但这是事实。

前不久,多巴胺还遇见一个事情,患者明明已经不行了,而且每过一秒钟都是痛苦的折磨。子女做出了放弃的决定,患者的姐妹却不同意,最终的结果就是患者被架在中间,一直痛苦着。

所以,一般情况下,在分析完患者的现实情况后利弊之后,对有一些患者家属说:”做什么样的决定都是可以理解的。“

人在做,天在看,唯良心而已。

第六、请相信医务人员。

医患之间本应是共同抗争病魔的战友,因为大家的目标一致,那就是:驱除疾病,恢复健康。但不知从何时起,医患之间的隔阂却越发的巨大了。原因固然有很多,但也无外乎几条:对疾病认识的差异、钱、有人的故意挑拨、难以直视的人性。

前几天,多巴胺还遇见几个病人的家属,不约而同的说:”都交给你了,我们相信你。”或“你看着办,我只负责签字交钱。”多巴胺有时候也会脱口而出:“放心吧,我来安排。”

然而,这些和谐的关系和生死相托却并不常见,常见的是相互提防,甚至有人不懂装懂,故意找茬。比如一个脓毒血症的患者,家属却不给用抗生素,理由是抗生素用多了不好。比如一个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家属不给用胰岛素,理由是用了胰岛素就停不下来了。比如一个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家属对心肺复苏意见极大,理由是你们为什么不先拍一拍掐一掐,而是上来就按压。

最后,总结一下:坚持还是放弃的标准并不统一,科学是主要标准,但人性和钱等现实情况也不得不考虑。

人生本苦,过好当下!

原创文章,作者:dopam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oldfan.net/2024/02/%e6%80%a5%e8%af%8a%e5%8c%bb%e7%94%9f%e7%9a%84%e7%81%b5%e9%ad%82%e6%8b%b7%e9%97%ae%ef%bc%8c%e6%97%a9%e6%99%9a%e8%83%bd%e7%94%a8%e4%b8%8a%ef%bc%8c%e5%a4%a7%e5%ae%b6%e9%83%bd%e7%9c%8b%e7%9c%8b%e3%80%82/

(0)
上一篇 2024年2月19日 下午3:08
下一篇 2024年2月28日 下午6:4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