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现在大数据太牛逼了。
就因为前几天刷了几次《朱元璋》,现在走到什么地方,都能看见类似的影视剧。
刚才在面馆吃饭,就连电视里播放的都是袁崇焕被杀这一段,再一看隔壁大叔手机里正在刷着大明1566。
有没有一种被人窥探的感觉?
不过,袁崇焕这一段确实很有意思,也值得思考。 就再多说几句吧。
其实,我对袁崇焕的所作所为也颇有不解。最起码在《明史》上记录的几点,有点不理解。
第一条,袁崇焕被破格提拔为兵部主事后,有一次大明朝在和清军的战斗中失败,军队溃败,而袁崇焕没有报备,甚至没有告诉任何人就独自消失了。说是出去巡视,可为什么不和上级或同僚打个招呼呢?害得大家担惊受怕,要是有人说你图谋不轨、投敌叛国的话,也不容易自证清白吧?而且真得有必要连家人也不通知一下就消失了吗?
第二条,袁崇焕独自巡视回来后,对皇帝说了当下的形式:“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要知道当时关外的形势是清军占据优势,甚至几天前大明军队才溃败。而这个时候夸口说一个人就足以守住。是对他人的蔑视呢,还是对自己的盲目自信?还是自己掌握了什么地方的秘密呢?说实话,我个人觉得,但凡一个成熟的军事家或政治家,是不可能这么夸口的。你好歹弄一份方案出来吧?
第三条,这也是最为人诟病的一点。袁崇焕主事东北的时候,竟然擅自和清军议和。事关国家大计,竟然不向皇帝汇报,甚至不向上级汇报,就这么自己干了。这到底是要议和还是要携军投降?就算是议和,你谈判的底线在哪里?是你自己划定底线制定条件吗?甚至到了后来,皇帝认为议和不行,多次降旨阻止袁崇焕的议和行为。《明史》上用了“频旨戒谕”四个字。也就是说,朝廷不止一次的通知袁崇焕,你这么干不行。而袁崇焕显然对朝廷的政策有意见,于是“崇焕欲藉是修故疆,持愈力。”这不仅是不听话了,而是对着干了。
第四条,也是导致袁崇焕被杀的直接原因。清军分道入关,袁崇焕听见后便千里救援,他自己认为这是有功无罪,但万万没想到,因为一系列军事方针上的失误,就连北京城都受到了清军的威胁。这个时候清军又散播了袁崇焕投敌卖国的谣言,于是皇帝下定了决定,杀了袁崇焕,凌迟处死。
当然,以上均是《明史》上记载的内容,或许有清政府注入的水份存在。
在现在看来,或者从你的角度来看,袁崇焕死的冤不冤?
原创文章,作者:dopam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oldfan.net/2023/09/%e8%a2%81%e5%b4%87%e7%84%95%e6%ad%bb%e7%9a%84%e5%86%a4%e4%b8%8d%e5%86%a4%ef%bc%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