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里的跨年夜

2024年来了,它是从一个跨年夜班开始的。

虽然对多巴胺来说,2023年既是一个特别忙碌的一年,又是一个重大变革的一年,但多巴胺依旧不愿它就这么流去,因为越来越难以抓住时间,又或许因为对未来的恐惧。

“碰见很多人,遇见很多事。时间太少,事情太多。”是多巴胺当下最直观的感受。然而,有些事情依旧必须要去面对,时间还是会一秒秒的流逝,日子还是要一天天的过,工作还是要按照排班表有条不紊的进行。

昨夜多巴胺接班的时候,急诊室外还有许多人在排着队,急诊抢救室也已经满床,这个跨年夜班,注定彻夜无眠。

点刚过,急诊抢救室里来了一位因为胸闷不适三小时的五十多岁的男性患者。患者平日里身体健康,最起码每个几天就会锻炼一次,用家属的话来说:“身体也好,饭量也好。”

但就是这样看似很健康的人,却突然出现了问题。

立刻检查了心电图,而心电图的前壁导联已经抬升,这也意味着极可能就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自己并没有说什么,一切都听医生安排。家属却不淡定了,反复追问:“为什么会这样?”

说实话,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原因有很多,但绝不是大家认为的平日里好好的,突然就不行了。总归有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血管从动脉粥样硬化到形成斑块,斑块从小到大,从稳定到脱落,血管从稍狭窄到血流动力学明显异常,绝不可能是一天之内引起的。

再反过来追问患者病史,患者否认自己有高血压病史,而事实上,早在六七年前患者在体检时就被发现了存在高血压,只不过是因为:“也并不是太高,所以没有吃药,总以为运动运动就可以控制了。”至于像阿司匹林这样的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更加是从来没有使用过。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心血管疾病也并不是朝夕之间就出现的。

在将患者送往导管室回来的路上,幽暗的灯光将多巴胺的影子拉得很长,刺骨的寒风让多巴胺的骨骼肌忍不住战栗,远处传来一声声爆竹声,抬头看去,却根本不见绚丽的烟花。

120救护车又送过来一位发热两天的老年女性患者,患者呈现痴呆状,无法交流。家属告诉我,患者两天前进食后出现呛咳,继而发热,本想在家中吃点口服药,但体温持续上升,甚至到了40℃,于是不得不在凌晨来到了医院。

患者在六年前因为急性脑卒中而长期卧床,近几个月更是出现了进食呛咳。对于这样的患者来说,吸入性肺炎可以说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无微不至的精心照顾,也不可避免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

检查完后的结果和预料的几乎一模一样,两肺肺炎、1型呼吸衰竭,最要命便是已经出现了感染性休克。

对于这样的患者,向家属下达病重通知书是自然的。但家属在一时之间又难以接受现实,甚至用“他肯定会长命百岁”来反驳多巴胺了。

急诊抢救室里每天都会遇见很多病情危重的患者,对医生来说,病情危重并不是最棘手的矛盾,因为总归会有各种抢救措施,家属的不理解才是最棘手之事。

感染性休克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患者的病情必然会恶化,甚至下一步就是多脏衰,继而死亡。

“我也希望他长命百岁,我的工作就是救命,但年纪大了,病情又重,还是要做好心理准备。”这样和家属沟通后,多巴胺能做的也唯有全力以赴。好在下夜班交班时,患者的血压已经稳定住了。

人都有老的一天,也都有躺在病床上同死神抗争的时候,甚至有时候有些事情是人力所不能及的,我们应该学会接受死亡,接受现实。我们真正需要考虑的是,在未来某一天,怎么去衡量生命的长度和宽度?

晨一点多钟的时候,急诊室力来了一位不到四十岁的中年男性患者。患者弯着腰,捂着肚子走了进来,他告诉我:“胃痛了七八个小时了,实在忍不了。”

对于这样腹痛的患者,多巴胺总是要围绕着下面几点来辨证施治:是持续性腹痛还是阵发性腹痛?腹痛的位置有没有发生改变?有没有同时合并胸闷、胸痛、心悸等不适?

因为对于胃、肠、胆囊等这样的空腔脏器来说,基本上都是阵发性绞痛。换句话说,如果患者确实是持续性腹痛,那么所谓“胃痛”可能的可能性并不大,特别是常见的急性胃炎、急性胃肠炎等。

腹痛位置是否有改变也很重要,因为典型急性阑尾炎在早期可能就是胃痛,经过一段时间后便会慢慢转移至右下腹。而有些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也会在一开始表现为上腹痛,一段时间后撕裂至下腹痛。

对于中老年患者来说,特别是那些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病的患者,以及那些肥胖,有着熬夜、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患者,一定要考虑是否是不典型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

摸了摸患者肚子,又询问了一些情况,多巴胺的直观便是:“眼前这个患者绝不是胃痛,反倒是要考虑急性胰腺炎、肠梗阻这些急腹症。”

于是建议患者完善淀粉酶、腹部CT等检查,但患者拒绝了,不仅拒绝了,而且还给出了一句让我无话可说的话来,他说:“你能保证一定能检查出问题来吗?”

说实话,这样的问题多巴胺实在是懒得回答,更何况根本没有必要去纠结这种没有答案的问题。多巴胺严肃的告诉他:“我不能保证,但我能保证检查过后更准确的用药。用药又不是去饭店吃饭,米饭也是吃,面条也是吃。”

患者悻悻离去,好在检查结果正是:急性肠梗阻。

晨三点钟的时候,急诊室里来了一位自诉为纳差乏力一周的男性患者。多巴胺问他:“既然你已经不舒服一周了,为什么要现在过来?”

病人告诉我:“我夜里起床觉得非常口干,想着不能再拖了。”

口干两个字引起了多巴胺的注意,患者会不会有糖尿病?在仔细看看患者,似乎有着一些深大呼吸。于是我又凑到患者面前,试图去嗅到那些烂苹果味,结果却没有闻见。

在询问患者病史,他的确患有糖尿病,而且病史有六七年之久,一直在三短一长使用胰岛素治疗,而且近期并没有监测血糖。

围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给患者开了一些检查,但患者一听说要抽血便不同意了,原因是:“你看我这么瘦,那里还有血可以抽?”

正当我要苦口婆心去解释时,另一个等候看病的大爷突然来了句:“抽不了多少血,你看我这么大年纪不也抽血了嘛。”

而最终检查结果也正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其中动脉血气PH7.1,血糖超过32mmol/l。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临床症状因为病情轻重而表现不一,有人会表现为恶心呕吐纳差乏力,有人表现为腹痛胸闷,有人则短时间内昏迷。所以,糖尿病酮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有昏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然,糖尿病高渗状态也需要警惕。

降糖、纠酸、大量补液等对症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他问多巴胺:“为什么我每天都用胰岛素,还是不行?”

这是一个拷问灵魂的问题,答案也并不是唯一的。但有几个问题是需要大家重视思考的:1、当下的胰岛功能到底怎么样?2、有没有什么没有发现或控制的感染?3、监测血糖了吗?使用胰岛素的效果到底怎么样?4、更换针头了吗?毕竟长期不更换针头,可能会因为针头堵塞、弯曲等原因而没有注入足够量的胰岛素。

凌晨四点钟的时候,多巴胺已经接诊三十个病人了,此时又来了一位发热两天的年轻女性,20岁,附近某大学的学生。

她的症状很典型,在接触发热病人后,突然起病,高热不退,肌肉酸痛,伴有乏力等全身症状。从经验上来说,这是典型的流感样症状。

陪同患者前来的同学说:“医生,你快给她看看吧,我感觉她快不行了!”

多巴胺看了看这位比患者还要紧张一些的同学,告诉她们:“没你说的那么严重。”患者自己说道:“我上半夜去跨年的时候感觉没有什么不舒服,回去就又起热了。”

听着患者的话,我的内心却不是滋味了,因为我也想去参加跨年活动,结果却被困在了急诊室里。

检查后确诊就是甲流,于是开了一些口服药。患者要求输液以达到尽快恢复的目的,但被我拒绝了。因为对于流感来说,输液并不能缩短病程,甚至效果并没有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口服药效果好,而且以患者此时的情况来看,完全没有输液的必要。

然而,这几位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抱有的观点却和老年人一样,痴迷于输液。每每遇见类似情况,我都心有不甘,总觉得接受了高等教育、能够及时了解资讯的年轻人应该会有着更理性、更科学的思维,能够了解一些基础的医学常识。但事实上,很多人在医疗常识上甚至远不及老年人。

这也说明,我们的科普工作任重而道远!

最后,多巴胺狠了狠心再次拒绝:“你要是在我这里看病,最起码现在我肯定不给你输液。”

忙碌碌,眨眼之间到了清晨六点半,阳光已经从急诊大厅厚重的门帘缝隙中透了进来。

这个时候急诊室里来了一位相互搀扶的老年夫妻,患者说自己觉得心跳停止了,所以才来到医院。

听后多巴胺吓了一跳,赶紧听诊,结果发现这是早搏。在急诊室里就做了心电图,也正是频发的室性早搏。

多巴胺问老大爷,既然早就不舒服了,为什么不早点来?

结果老大爷的一句话让多巴胺一整夜的疲惫一扫而光,他告诉多巴胺:“我担心夜里来医院影响你们休息,所以才熬到现在。”

一句朴实无华的话,让多巴胺在内心里感受到了一股暖流。和那些就是因为夜里起床后咳嗽几声便来到急诊的人们相比,眼前这位老大爷简直要让我泪流满面。我赶紧纠正老大爷道:“心脏的问题不能掉以轻心,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不舒服一定要第一时间来医院,我们上班不就是为了给病人看病嘛!”

事实上,急诊多数时候并不急,因为有限的资源都被那些非急诊病人给占用了,像眼前这位属于真正急诊的老大爷却要被耽误了。

室性早搏听起来并不严重,但某些时候也可能会出现室速等后果严重的心律失常事件,尤其是患有基础病的老年人。

老大爷听见多巴胺的话,微笑点头表示知晓。多巴胺又告诉他:“下次要是不行的话,你可以打120救护车。”对于考虑心源性疾病的危重患者来说,通过120救护车就医要远比自行来院安全一些,也方便一些。比如这对老夫妻,两人步行二十分钟才来到医院,一旦路途中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意外事件,必然会耽误救治,后果也不堪设想。

完善了心肌酶、电解质等结果后,老大爷被收住院去了。

多巴胺还想再强调一句:急诊的这个急字,指的是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并不是你的时间急,更不是你的心情急。急诊的就诊排队顺序,也并不是完全按照先来后到,更主要的还是轻重缓解!希望大家能够谅解,将资源让给真正需要的病人。

这样,在忙忙碌碌之中迎来了接班的同事,也迎来了2024年。

脱下白大衣,走出急诊大厅的时候,多巴胺突然感觉,除了日历上数字有些改变和日益增多的白发之外,似乎一切都还是原有的样子。

希望苍生健康平安、万事如意。祝福国家国泰民安、风调雨顺!END

原创文章,作者:dopam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oldfan.net/2024/01/%e6%80%a5%e8%af%8a%e5%ae%a4%e9%87%8c%e7%9a%84%e8%b7%a8%e5%b9%b4%e5%a4%9c/

(0)
上一篇 2023年12月28日 下午7:32
下一篇 2024年1月2日 下午7:29

相关推荐

  • 又是一个急诊夜班

    昨晚夜班,雷惊天地龙蛇蛰。本可以睡一会,但却彻夜未眠。前半夜暂且不表。一点多钟,来了一位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的男性患者。身穿铅衣,亲自陪护。流了汗水,丢了手机。历经艰辛,保得一命。二点…

    2024年6月23日
    00
  • 与甲流“抢”病人

    声明:今年多巴胺在《环球人物》杂志开辟了专栏,如需转载专栏中文章,需向《环球人物》申请白名单,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每一次大抢救的背后都有一系列机缘巧合的偶然。 深夜…

    2024年1月2日
    00
  • 你还想跑,那里逃!

    下班到家了,分享一点日常吧。 1、中午十二点半,我正在值班室里吃饭,急诊外科医生突然冒了出来。我问他吃什么,他却从口袋里掏出一份还没有开封的酱鸭腿。我说这就当午饭了吗?人家自豪的说…

    2023年11月11日
    00
  • 不要再犯这个低级错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不久前的一天夜里,120救护车送过来一位病人。 病人所患疾病很普通,乃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处理起来也没有什么疑难之处,甚至在每一个人的身边都会有这样的病人。 但是,这种疾病对于病人来…

    2023年9月14日
    00
  • 为了大妈这句话,​拼了!

    昨天夜班,多巴胺今天下夜班一直睡到下午六点钟才起床。 其实刚接班的时候,多巴胺就已经绝望了,因为无论是急诊室还是急诊抢救室里都挤满了病人。 急诊室里已经挂号到200+了,几乎清一色…

    2023年10月15日
    00
  • 再三无题!

    关注多巴胺的朋友都知道,但凡都是《无题》系列来了,那一般都是多巴胺为了凑字数而强行更新了。 因为最近先是被浸泡在高浓度支原体下,继而又被浸泡在高浓度流感之内,所以多巴胺已经好几天没…

    2023年12月2日
    00
  • 120医务人员被打,如有有这样的朋友,我劝你早点远离!

    ​​10月6日晚,对于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人民医院的120院前急救人员来说,是一个难以忘记的夜晚。因为当天晚上,三名院前急救人员被几名大汉围攻了。 事情的起因这样的,当时接到急救任务…

    2023年10月9日
    00
  • 九月雨,一生渡

    清晨六点多钟,急诊室忽然安静下来。往日此时应是人群最汹涌之际,此刻却寂静异常。拉开急诊抢救室落地窗的窗帘,我方知外面已是滂沱大雨,雨线密集,不能远瞭。 其实这场雨预报了很久,却偏偏…

    2025年9月1日
    00
  • 张志杰比赛中猝死谁之过?

    猝死的原因有很多,并不一定就是我们常见的心肌梗死这样的冠状动脉问题,还有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律失常以及肺栓塞等等。而对于高强度运动后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的年轻患者来说,第一时间的积极…

    2024年7月3日
    00
  • 急诊医生下班了,和大家聊几句!

    多巴胺现在下班才到家。 这几天,比较劳累。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急诊就诊量突然又多了起来。 从上午八点接班,到下午五点下班,除了中间吃饭用了十几分钟之外,根本没停下来。 上班之前买了一…

    2023年9月19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